我們理解數字背後的真實故事
十二年前,我們從一個小型會計事務所開始。當時只有三個人、兩台電腦,還有一堆客戶帶來的混亂帳本。
那段時間讓我們明白一件事:大多數企業主不缺數字,缺的是能把數字轉化成實際行動的能力。報表可以做得很漂亮,但如果老闆看完還是不知道該投資哪個項目、該不該擴張,那這些數字就只是紙上文章。所以我們決定換個方式工作——不只是給你報表,而是坐下來一起討論這些數字對你的生意意味著什麼。
從小團隊到專業夥伴
這條路走得不算平順,但每個轉折都讓我們更清楚該為客戶做什麼。
從基礎會計服務起步
接的第一批客戶都是街坊小店和家族企業。他們需要的很簡單——報稅、記帳、偶爾問問現金流夠不夠。我們那時候還在摸索,但至少知道要用人話解釋那些會計術語。
轉型成決策分析團隊
有個製造業客戶問我們:「這個新產線值不值得投?」那是我們第一次認真做投資回報分析。從那之後,越來越多客戶開始問類似的問題——擴店、併購、新市場。我們意識到這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服務。
建立財務模型資料庫
服務過上百家企業後,我們發現很多決策情境其實有跡可循。所以開始建立自己的模型庫——零售業的庫存優化、服務業的人力成本預測、製造業的設備折舊規劃。這些工具讓我們能更快給出可靠的分析結果。
專注於長期合作關係
現在我們的客戶群相對穩定,大多是合作三年以上的企業。比起接更多新案子,我們更在意能不能持續幫現有客戶解決新的挑戰。畢竟真正了解一家公司的運作邏輯,需要時間累積。
我們的工作方式
說穿了就是幾個原則——務實、透明、不說廢話。這些聽起來簡單,實際做起來需要很多溝通和調整。
用實際數據說話
我們不會給你模糊的建議。每個分析都有明確的數據來源、假設條件,還有預期誤差範圍。你可以質疑我們的結論,但至少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。
專注解決實際問題
有些分析做得很精美,但對決策沒幫助。我們會先問清楚你要解決什麼問題,然後只給你需要的資訊。報告可能不是最厚的,但該有的重點都在裡面。
建立長期信任
很多客戶一開始只是想要份報表,後來變成定期討論經營方向。這種關係不是一次性交易能建立的,需要時間證明我們真的把他們的生意當回事。
莫翰宸
首席財務分析師入行十五年,做過大型會計師事務所,也待過上市公司財務部。2013年出來自己做,就是想用更直接的方式幫企業解決問題。最常被客戶說的是「你怎麼把這麼複雜的事情講得這麼清楚」。
賴芷妤
資深數據策略顧問原本在科技業做數據分析,2018年加入團隊。專長是把亂七八糟的企業資料整理成可以用的資訊系統。經常跟客戶說「你們不是缺數據,是缺整理數據的方法」。
我們實際在做什麼
這些年累積下來,有幾個領域是我們比較擅長的。不是說其他的做不了,但這些確實是我們投入最多時間研究的項目。
投資決策評估
新設備要不要買?新市場值不值得進?我們會幫你算清楚回收期、資金需求、風險因素。有家客戶原本打算投資一條新產線,看完分析後決定先優化現有產線,結果省下八百萬還提高了產能。
已協助評估超過180個投資項目成本結構優化
很多企業知道成本太高,但不確定該從哪裡改。我們會逐項分析你的支出結構,找出可以調整的地方。不是叫你亂砍成本,而是幫你分清楚哪些錢該花、哪些錢花得沒效率。
平均幫客戶降低12-18%不必要支出現金流管理規劃
生意好不代表現金流就健康。我們見過營收成長但快沒錢付薪水的公司。透過應收帳款管理、付款週期調整、資金調度規劃,可以大幅改善資金運用效率。這個比財報上的數字重要多了。
服務超過90家企業的資金調度需求